全盟:四百萬給新故鄉基金會

記者梁玉芳、曹銘宗/台北報導

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昨天發表聲明指出,全盟補助災區工作團隊的件數達二百多件,全盟撥給埔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約四百萬元,經費不多,但確有實益,「請李敖先生抽空實地去重建區進行瞭解」。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也發表聲明指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九二一災後向全盟申請經費,獲撥新台幣共四百零一萬六千二百一十三元,佔全盟總重建經費的百分之二點六二,顯示李敖的數字與事實不符。

全盟執行長謝國興指出,全盟除接受加盟團體捐助的行政運作經費外,並未從事震災募款,但為協助災區工作團隊進行災後重建,由加盟全盟的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對外募集了一億五千萬餘元的經費,並由全盟進行媒合,補助災區工作團隊,目前已核撥的經費約一億一千多萬元,共補助兩百多件申請案,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

全盟指出,全盟所經手的一億五千萬元只佔全部震災捐款的千分之三,來源包括TVBS的一億元、屏東縣政府的捐款專戶、矽統科技各捐兩千萬元,還有其他零星捐款。

「新故鄉雜誌」是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的附屬刊物,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是另一個埔里的在地組織。謝國興澄清,全盟補助過的對象是「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而非「新故鄉雜誌」或「社區營造學會」。身兼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和新故鄉雜誌社長的廖嘉展說,新故鄉雜誌從未向全盟申請經費補助。

針對「李遠哲用人民捐款補助自己人」的說法,其中被點名的災區重建工作人員,廖嘉展也為他們抱不平。廖嘉展指出,淡大副教授曾旭正災後全心投入創造性的校園重建,建築師李綠枝的校園重建設計得到遠東建築設計獎的肯定,暨大副教授江大樹自災後一直未離開過埔里,黃美英是學者下鄉的文史工作者,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向外募款為部落建組合屋,吳子銓是台大法律系畢業返鄉的年輕義工,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為災區的課後安親服務,這些人的奉獻讓人感動。

廖嘉展認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位於埔里,作為在地的組織,因此以能把社區營造的方法和觀念扎根在重建工作中為行動目標,而重建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民眾如何站起來,並學會如何成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婆婆媽媽之家」(婦女與家庭的學習與成長)、「希望‧埔里」社區報(觀念傳播)、「埔籽工作坊」(青年人力培育)等,都是在朝此目標前進。【2000/09/06/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