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不會改變讀書人本色
廣州日報 04/11/2000
大洋網訊
“我一直是個讀書人,盡管為‘競選總統’的鬧劇忙了6個月,我不會改變讀書人的本色。”昨日,台灣作家李敖在接受記者的越洋電話采訪時透露,最近他仍潛心研究學問,并在創作一部名叫《第73“烈士”》的小說。
李敖昨日剛接到記者的電話時,微微感到驚訝。他說,前一段時間“競選總統”時,媒體的對他的采訪預約不斷﹔“ 大選”之后,就較少有人采訪他了。李敖表示,其實他一直是個讀書人,真正理解他的人,不應該因為他“從政”而對他感興趣。
“實際上”,李敖說,“我也沒有‘從政’,鬧了6個月,權當是讀書累了和當局玩玩罷了。”他說,在歷史上,像他在《北京法源寺》中描寫的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搞變法,才是讀書人從政的范本,“不同于傳統意義上讀書人的‘學而優則仕’。”他認為,盡管康有為、譚嗣同的變法理論“并不很完整”,有許多漏洞,但在他的眼中,他們仍然是讀書人中的大丈夫---“譚嗣同變法把命都送掉了”。
李敖向記者透露,目前他正在傾力創作又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名叫《第73“烈士”》。書中的主人翁名叫莫紀彭,在歷史上實有其人,當年他也曾參加黃花崗起義,但比72烈士幸運,逃脫了性命,直到90歲才在台灣去世。李敖說:“最近我發現一幅很有趣的歷史照片,合影地點是撫順戰俘營,照片上有三個人:一個是末代皇帝溥儀,一個是把溥儀從紫禁城里趕出來的馮玉祥將軍的部下鹿鍾麟,還有一個是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戰士熊秉坤。而當年莫紀彭也曾被關押在撫順戰俘營,通過他這個革命黨的眼睛,我將記敘這一段很有意義的歷史片斷。”
和《北京法源寺》是通過法源寺來寫歷史一樣,通過黃花崗第73“烈士”,李敖寫的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在創作歷史小說的同時,李敖說,他仍在進行中國思想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上海青年報)(2000/04/11/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