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前的空氣,為「李敖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暨新書發表會」注入更多激情,新黨昨天舉辦的這場盛會,支持者簇擁的場面遠勝尋常新書發表會,精神亢奮的李敖在前一晚半夜二時三十分寫了篇文章「誰是文化總統?」,會中更慨言他是以「在台灣被排擠的身分,向世界進軍」。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將李敖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及「李敖大全集」等書中選譯部分作品英譯,牛津出版社的編輯委員安娜塔西亞‧艾德渥斯
(Anastasia Edwards)昨天也特地出席發表會(上圖∕鍾豐榮攝),稱譽「北京法源寺」展現了嚴謹歷史學家的一面,表現中國知識分子的主要思潮,堪稱當代重要的思想家,這本書的教育價值也不可忽視,重現歷史真象與生動展現兼顧。
而日前傳出諾貝爾文學獎當局已接受提名,新黨陣營對李敖在總統侯選人之外,又多了「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名銜備感振奮,李敖更直指,諾貝爾文學獎百年來都沒有頒給中國人是不合理的,著述一千五百萬字,常自稱「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李敖對於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事,頗有意興風發的必得氣勢。
不過,正如發表會主持人陳文茜點出,國際政治的諸多演變,表現在諾貝爾文學獎是很巧妙的,從提名到得獎,也常是漫漫長路,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歷經十七年等待,而米蘭昆德拉一九八七年起不斷被提名,至今還未等到桂冠。
文壇對此也多有討論,諾貝爾文學獎決審至今猶隔八個月,有些文學教授認為,現階段的「接受提名」,未必等同於最後決審的「提名」,歷來得主出線常令人大感意外,也從未先聞入圍名單。至於諾貝爾文學獎的受理程序,只要文學團體組織、大學文學院或歷任文學獎得主,都可以提出推薦,除了大陸的巴金、北島都曾被提名之外,有文壇中人指出,「耳聞」余光中、商禽、楊牧等人也都曾受推薦。
作家張大春昨天也在「說書人張大春」節目中談到,臺靜農生前曾告訴他,外傳老舍婉拒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實則是魯迅,魯迅的理由是,沒被選上辜負大家期望,選上了以後寫文章都會有翰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