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絕種的鴿子

文/金惟純

「本文轉載自「ePEOPLE 名家專欄」


李敖代表新黨參選總統,對新黨和其他參選人有何影響尚待觀察,但對台灣民眾則是絕對的好消息。

不僅因為李敖是有名的政治人物「卸粧師」,可以幫助大家看清楚其他參選人的真面目。更重要的,是他在兩岸議題上,可以有效填補目前台灣政壇缺席的「鴿派」角色。這對台灣政壇生態,絕對是有益健康的。

台灣政壇一向以統派、獨派做區分,但事實上,這種分類只會誤導民眾,讓大家認為意識型態分歧是關鍵。

其實,大多數台灣民眾根本不存在意識型態分歧,「統獨」是不折不扣的「假議題」。

台灣人在兩岸議題上的不同意見,若根據對可行性和後果的不同判斷,區分為鷹派和鴿派,是比較有意義的分類。

根據這樣的分類,大家不難發現,台灣政壇如今的主流,基本上是鷹派,鴿派的聲音幾乎已經聽不見。 在傳統上,民進黨扮演鷹派角色,新黨扮演鴿派角色,國民黨則介於其間。

但近年來,李登輝總統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親自披掛上陣,時常扮演鷹派先鋒角色。在第一大黨和第二大黨率皆鷹派立場的狀況下,再加上我們欠缺強有力的專業文官傳統,又盛行扣帽子文化,鴿派立場毫無作用可言。

這種狀況,對台灣的生存和發展,當然是不利的。 舉例來說,在兩岸事務的處理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美國有鷹、鴿兩條路線,時常交互為用。

基本上,國會是鷹派,白宮是鴿派。在行政體系中,國防部、國務院和國家安全會議,又各自有不同的鷹派、鴿派立場。因而,在處理危機事務上,才能對兩岸各自施壓、兩面安撫,充份發揮黑、白臉效應。

一個成熟的政治系統,正如一個成熟的生態環境,必須具備「物種繁雜性」,才能有效回應外部環境的變遷。

所以台灣兩大黨、國會加行政體系率皆鷹派立場的現狀,當然是不健康且無法有效處理危機的。

相當諷刺的,在台灣民主化歷程中,一直扮演鷹派批判者角色的李敖,如今居然成了兩岸議題上最強有力的鴿派。

他之所以強有力,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從未捲入政壇,而且即使參選總統仍無意於從政。

沒有政治意圖,才能大膽講真話,才能不怕被扣帽子,才能扮演強有力的鴿派角色。

由此也反映出,在台灣政壇中扮演鴿派角色的困難。

如果經由李敖的參選,能變化台灣政治生態,讓瀕臨絕種的鴿子也有一席生存空間,絕對是台灣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