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一百>以「狂」、「叛」來決戰舊傳統
----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


文/楊照                                                  本文轉載自中國時報副刊


李敖在《傳統下的獨白》書序裡,稱自己的 作品為「狂叛品」。「狂」與「叛」的確最適合拿來形容與解釋李敖的風格。在「狂」的方面,李敖表露出一種惟我獨尊的自信與自大。如果說中國舊傳統中對於謙讓的要求,瀕臨虛偽的話;那麼李敖為了要凸顯這種虛偽、打倒這種虛偽,也的確相對地把自 己推到一個近乎瘋狂的邊界。 

在李敖狂傲的世界裡,含藏著高度競爭的意識。這世界的一切其實都有勝負高下,誰的文章比較好、誰的愛情哲學比較了不起、誰能夠在什麼樣的戰場打敗誰、征服誰。

這是李敖最基本的心理文法句型。當然,李敖,在他自己的造句裡,永遠都是最好的、最了不起的、最贏的。

在李敖狂傲的世界裡,為了讓勝負分明,一切事物也就必須用非常簡單的是非來解釋。虛偽、文飾是不好的,所以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 赤裸裸地把內心的感受與慾望,和盤托出。最好的文章就是省掉模稜曖昧、省掉文字上的曲折雕琢。

所以李敖能夠成為能幹的辯護律師、精彩的歷史學者、熱情而極具感染力的政治論述家,可是他畢竟沒有辦法當文學家。因為他不能理解模稜曖昧在文學上的價值,因為他的人生太透明,透明到拒絕任何深層的挖掘。

因為這種狂傲的個性,讓李敖能夠以內在的自信自大,對待外在世界給他的折磨。軟禁、坐牢、封殺,對他來說都是他人愚蠢的證明,完全無法觸及、更不要說打擊到他內裡存在的感受。所以他始終元氣淋漓;然而一顆無法體會折磨、不曾真正經歷過自我掙扎分裂的靈魂,畢竟無法進入現代文學的殿堂。

在李敖的「叛」裡,反叛得最劇烈的當然是傳統。他反叛傳統的老人權威(〈老年人和棒子〉)、反叛傳統的婚姻與愛情觀(〈張飛的眼睛〉)、反叛傳統的清教式禮儀(〈由一絲不掛說起〉),甚至反叛傳統的醫療知識(〈修改醫師法,廢止中醫〉)。這一連串反叛傳統的姿態,讓既得勢力者大為跳腳,也讓李敖短時間內升起成為許多年輕人─那些也想反叛、卻又怕被舊勢力懲罰壓垮的年輕人─的偶像。

不過反諷的是,李敖雖然經常用「文學」來稱呼自己的作品,他的「文學」卻和胡適一樣,聲言要反叛傳統,但一直停留在「前現代」的階段。因為他和胡適一樣,缺乏像魯迅那樣看進人類存在的陰暗無奈的能力。於是他在傳統裡的獨白,成功撕毀了傳統的假面,卻不曾帶進真正現代的豐富語彙與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