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從文化頑童到政治俠盜
李敖要在假話連篇的政壇上﹐以知識及史實為武器﹐揭穿皇帝新衣式的謊言﹐扮演永恆的俠盜。
本文轉載自「亞洲週刊第34期1999年8月29日」
八月十八日是台灣幾名總統候選人坐立不安的日子﹐連戰﹑陳水扁和宋楚瑜等都要面對突然而來的選舉變局﹕李敖代表新黨參加競選總統。誰都知道他不會當選﹐但誰都曉得他是政壇的「破壞王」﹐他勢將顛覆當前選戰的遊戲規則﹐衝擊公元二千年台灣總統選舉的過程。如果說過程比結果還重要﹐那是因為過程本身就會釋放豐富的政治訊息﹐而到最後又會奇詭地影響選舉的結果。
但對李敖參選最「感冒」的人是李登輝。李登輝的「兩國論」布局攪動了台灣的民粹主義情緒﹐全力圍攻宋楚瑜﹐希望「保連助陳」﹐甚至最後「棄連保陳」。但是﹐李敖以凌厲的「頑童政治」來破局﹐打亂了李登輝「用心良苦」的陣勢﹐因而使總統府極為不快。但李敖參選具有超越選戰策略的意義﹐因為他狂☆式的性格﹐彰顯「永遠的反對派」的道德訴求﹐也突顯他是「不按牌理出牌」的怪手﹐對選舉期間種種冠冕堂皇的臉譜﹐都會一一撕裂。在台灣政治的道德廢墟上﹐因而會尋獲得很多被遺忘的政治理想。
李敖強調他和新黨都有共同的理想﹕反黑金﹑反台獨﹐代表小市民的利益和兩岸和平。黑金問題是連戰陣營難以承受的重﹐主因是李登輝被批評多年以來使用黑社會力量來鞏固地方派系﹐黑權與金權結合﹐形成台灣政治的奇特景觀﹐李敖對這方面的內容相當熟悉﹐他蒐集了大量有關資料﹔若在選戰期間公布﹐對連戰將有不少負面的影響。但最關鍵的還是反台獨。李敖對台灣台獨崛起的情結及歷史研究很深﹐他和民進黨及台灣反對運動的人物都很有淵源。他當年被國民黨以「台獨」的罪名來抹黑﹐因而被捕下獄﹐諷刺的是他這位「台獨囚犯」原是一位統派大將。陳水扁和李敖也是朋友﹐陳水扁坐牢的時候﹐李敖還去看他。如今李敖說﹕當時有哪一個外省人敢這樣做﹖他深知台獨政治及歷史的「死穴」所在﹔當文化頑童運指攻擊之際﹐台獨代表人物都陷於被攻擊的旋風中。
但李敖說他也不會放過宋楚瑜。他不會忘記當年宋楚瑜與李登輝聯手鬥倒國民黨大老的鏡頭﹐聲稱要為這些大老出口氣﹐他也要掐住宋的脖子﹐讓這位最懂得權謀的政治人物不能食言而肥。不過﹐他強調也會投宋楚瑜一票﹐因為他是台灣的希望﹐兩岸和平的希望。
民進黨也並非全部與李敖不和。民進黨的前發言人陳文茜就和李敖交情深厚﹐江湖上甚至一度傳言﹐李敖會找這位民進黨「妖姬」來搭檔﹐但李敖初步已否定這項構想﹐說他是絕不會找女人來合作﹐因為「女人不適合搞政治」。
被指責是「大男人主義」的李敖﹐其實是一位敢愛敢恨的「自戀狂」﹐他認為天下白話文寫得最好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但恰恰是這種傲氣與霸氣﹐展現了他在文化界的強韌生命力﹐兩度被國民黨下獄﹐堅忍不屈﹐以「基度山恩仇記」的傳奇方式﹐出獄後以筆為劍﹐以法庭為戰場﹐與政敵﹑論敵周旋﹐並贏得大部分的戰役。
不過﹐李敖不滿足打贏這些戰役﹐他要打贏歷史的戰爭。當台灣陷於統獨之爭﹐當台海陷於戰爭邊緣之際﹐他拔劍走進政治的江湖﹐要展現自己一甲子的功力。他直擊李登輝兩國論﹐削薄陳水扁的台獨民意基礎﹐橫劈連戰的黨機器﹐挑開宋楚瑜「大內高手」的政治盔甲。這場戰爭勢將使新黨及李敖遍體鱗傷﹐但李敖覺得自己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也沒有永遠的勝利和失敗﹐只有永遠的李敖﹐因為他已在歷史上「打了那美好的一仗」。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敖的文化效應近年已燃燒至中國大陸﹐他的作品暢銷﹐尤其一些新銳作家﹐更視他為崇拜對象。北京大學研究生﹑以言論大膽著稱的作家余杰﹐即不諱言心儀李敖﹐也遍讀他的作品。如今李敖參與現實政治﹐也許會為大陸年輕一代帶來啟示﹕該出手就出手﹐就像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一樣。從文化效應延伸到政治效應﹐李敖的衝擊還會燃燒。他反對權威﹐反對教條﹐但又以調侃及機智的語言出之。也許今天挑戰台北總統府的作家﹐還會越洋影響﹐導致更多的李敖式人物挑戰北京的統治者。
這位文化頑童所開拓的頑童政治﹐令所有的候選人頭疼﹐即使宋楚瑜在他的「明助」之下當選﹐也會被他「損」得很難堪。李敖是李登輝以外的另一個台灣社會的「麻煩製造者」﹐但他的「麻煩」比李登輝還會「愈鬧愈大」﹐因為他相信「歷史會站在自己一邊」。他偷走了各派政客頭上的光環﹐使自己成為跨世紀的政治俠盜。
李敖說自己沒有政綱﹐但他已明言希望推動台灣與大陸談判﹐他自少年時從大陸赴台﹐五十年來未曾離開過台灣一步﹐剛開始是國民黨不許他離台﹐現在則是他不願離台半步﹐以彰顯對台灣的認同。但他覺得台灣的格局太小﹐如今參選總統﹐可以使他在更大的舞台上發言。他不甘被視為丑角或鬧劇的角色﹐他要在這假話連篇的政治舞台上﹐以知識及史實為武器﹐揭穿皇帝新衣的謊言﹐扮演一個永恆的俠盜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