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人氣烤熱法源寺
台灣作家李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被提名諾貝爾獎﹐使法源寺突然成了旅遊熱點﹐小說盜版本也泛濫成災。北京文化界對有華人被提名感高興﹐但認為得獎機會甚微。
文/江迅
本文轉載自亞洲周刊第13期(2000/04/02)
問北京的文化人法源寺在哪兒﹐他們不是搖頭就是說得不對。經過一番周折﹐才從中國佛教協會打探到地址﹕宣武區牛街教子胡同﹐中國佛學院教務部就在那裏。循著地址去找也不容易。北京人說「窮宣武﹐破崇文」﹐在北京﹐宣武區相對而言比較窮困﹐法源寺就在陳舊的胡同小巷深處。走近法源寺﹐這才知道它最完整的地址﹕宣武門外法源寺前街七號。
北京有太多的文物古跡﹐法源寺就顯得不那麼有亮點﹐很少人光顧﹐像一顆珍珠被拋落陋巷。步入寺院山門﹐松柏蓊鬱﹐入口右側一間破陋的小屋﹐兩個老人坐著﹐賣門票。兩老人說﹐法源寺是北京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千年古廟﹐雖多次獲政府撥專款維修﹐但資金依然不足﹐遊人也少。不過﹐這一個月來﹐法源寺突然走紅﹐來了不少海外遊客﹐起因就是台灣作家李敖的長篇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據北京和平賓館所設旅行社的小姐說﹐海外特別是不少港台旅遊者﹐剛放下行李就打聽法源寺在何處。法源寺也成了文化人的一個重要話題。
雖說中國人常常會反思自己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但如今聽到一個華人獲得提名﹐總不會無動於衷﹐何況這次獲得提名的又是這麼一位令讀者很「爽」的作家。李敖寫了那麼多快意恩仇的作品﹐卻因小說而被提名﹐由不得人不去探求。
李敖這部小說被提名的消息傳到北京﹐引來種種不同的議論。王朔說﹕「我沒看過這部小說﹐想想也知道。在監獄裏想出來的﹐還能有甚麼。中國人以為提個名﹐推薦推薦﹐『諾貝爾』就到手了﹐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魯迅不是也被推薦過﹖諾貝爾文學獎也不是個甚麼了不起的事兒。」作家劉恆說﹕「我喜歡李敖﹐雖沒有讀過《北京法源寺》﹐但讀過李敖的雜文﹑政論文﹐說真的﹐很棒。李敖是我喜歡的人﹐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提名我挺高興。」
鬥士與獲獎並無關聯
女作家陳染說﹕「我看過李敖的雜文﹐鋒芒銳利。我覺得他是個很有激情很有思想的人。但李敖以自己有多少本書被禁﹑坐了多少年牢﹐來推斷自己是中國最有資格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我覺得這樣的邏輯很好笑。書被禁﹐人坐牢﹐只能說明他是個勇敢的鬥士﹐與他是否是『最有資格的人』沒有必然的聯繫。」作家蕭復興說﹕「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有很濃的情結。這其中滲透著中國人的心理狀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說起來清高﹐其實看重。中國人沒有獲獎﹐不是沒有好作家﹐李敖獲候選人提名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實比李敖更好的中國作家可以大把地抓。諾貝爾文學獎沒給咱們﹐是世界對咱們犯的一個錯誤。」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候選後﹐一般是在十月評獎揭曉。北京作家一般都認為﹐李敖獲獎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唯一擁有《北京法源寺》大陸版權的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據此書大陸版的責任編輯黃志平介紹﹐這是一本以北京法源寺為背景﹑以清末戊戌變法為主題的小說。要選定法源寺﹐是因為在李敖看來﹐它是非常有悲愴性格的中國建築。它的前身是唐太宗時代的忠烈祠﹐宋代徽﹑欽宗二帝在靖康之難以後被運往東北﹐曾在此住過﹐南宋名人謝枋得也餓死在這裏。
李敖自稱這是一部陽剛的作品。十多萬字的《北京法源寺》寫的是一群大丈夫式的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普凈和大刀王五等。小說展現了康梁這批知識分子如何與腐敗的時代對抗﹐發動維新與政變。小說表現的是男性的豪爽﹑男性的忠義﹑男性的決絕和男性的悲壯﹐但又不歧視女人。六十五歲的李敖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這部小說包含了四百個觀點」。北京有讀者說﹐原先以為「四百個觀點」只是虛數﹐極言「多」而已﹐讀了書才知道真有那麼多﹐大到忠奸﹑生死﹑家國﹑君臣﹑鬼神﹑僧俗﹑中外﹑強弱等大命題﹐小到用幾句話表達的甚麼才是真正的「吃素」﹐也許四百還不止。這部小說「說理」重於其它的文學技巧﹐人物一出場往往就是長篇大論而引經據典地闡述某一主題。
佛門清靜地志士救國情
從未去過法源寺的李敖﹐構思這麼一部非宗教題材的小說時卻想到了法源寺。小說主人公是一群積極入世者﹐即謀求救國救民的戊戌志士﹐卻以一個本該清靜的地方為場景。對此﹐李敖說﹕小說需要一個空間上的實景﹐選擇法源寺﹐是因它曾取名「憫忠寺」﹐原是中國最早的忠烈祠來考慮的。真正的佛教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
據李敖在九一年六月的自述中說﹐這部小說最早構思是在獄中。「由於黑獄裏禁止寫作」﹐他只能構想情節﹐以備出獄後追寫。七六年出獄後﹐斷斷續續寫了前幾章。七九年他復出文壇﹐又忙於其它方面的寫作﹐《北京法源寺》被耽誤了。十二年中﹐僅寫了萬把字。報禁解除後﹐他創辦《求是報》﹐深知一辦報紙﹐更沒時間寫小說﹐於是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終於在九零年完成。他表示﹐小說在今天更有借古諷今的意義。小說中的史事是以歷史考證作底子﹐精確度遠在歷史教授們之上﹐史事以外﹐人物也一樣。
《北京法源寺》獲提名的消息﹐令競爭激烈的大陸圖書市場即刻作出反應﹐各種版本的李敖作品﹐醒目地出現在暢銷書架上。《北京法源寺》單行本沒有上市﹐收入這部歷史小說的《李敖大全集》洋洋四十冊﹐售價五百多元人民幣﹐不是一般讀者所能承受的。有盜版書商抓住最佳時機操作﹐一本盜版本已在上海等地書攤上﹐明目張膽地露臉了。該書封面赫然印著「本書是迄今為止李敖寫作的唯一一部歷史小說」和「灕江出版社」等字樣。對此﹐廣西灕江出版社社長張武聲明﹐他們沒有出版過《北京法源寺》單行本﹐目前市面上的這一本書肯定是盜版本﹐如今盜版泛濫到此種地步﹐出版界防不勝防。他說﹕「這樣的書出版﹐不僅侵犯了我們出版社的利益﹐而且還侵犯了作者和讀者的利益。」
據中國友誼出版公司透露﹐他們的《北京法源寺》正版﹐正在抓緊出書﹐近期即可面世。有讀者說﹐為甚麼正版書不能早點出書。屢禁不止的盜版商盡管可狠﹐但他們信息來源的準確﹑神速以及不失時機的操作﹐是正規出版社的一次挑戰。﹙江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