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人士的一個毛病

        英國文豪卡萊爾(Thomas Carlyle),在他的藏書票上印了一支點燃的蠟燭,下面題了一行字——「我燃燒才有用。」這句含義深長的話,值得我們黨外人士想一想。

         我們黨外人士有數不完的長處,但有一個毛病,就是對燃燒自己的觀念,有欠完整。蠟燭給別人光、給別人熱、給別人火種,但給出這些,首先得冒自我犧牲的代價。自我犧牲不是那麼可怕的事,今天黨外人士自我犧牲的明碼(暗碼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無法預估),不過坐牢而已,坐牢又算什麼呢?

         為自由民主奮鬥坐牢、為政治活動坐牢,對志士仁人說來,這根本是家常便飯的事,但是,我覺得今天的黨外人士中,有許多人對坐牢考慮得太多,好像不坐牢變成一種成功似的,好像別人坐牢自己沒坐反倒慶幸似的,好像監牢與他無緣是穩健、正確、自得似的,這種毛病,以康寧祥系諸公犯得最多,這是不太好的。另一方面,對已經坐牢的人們,我們當然熱烈希望他們能出來,但是不可因為這種熱烈希望而變得過分操切,以致給人老是向當道乞求什麼的印象,這也是不太好的。

        我們關切在水深火熱中的受難者,我們要求依照聯合國的最低處
遇標準,改善他們的牢中生活,但是我們絕不該乞求當道放他們出來
,我們應該有這種堅決的自尊與起碼的立場。我們應該鼓勵水深火熱
中的受難者,鼓勵他們坐下去、坐下去、坐下去,不要老是給他們特
赦的希望。那種希望對他們並不健康,只會摧毀他們的意志。

        余登發事件後,黨外人士的口號是大家願為自由民主一起去坐牢
;可是美麗島事件後,這種口號不見了,見到的反倒是一片隱含求情
之聲。黨外人士不是懦種的人,但是給人一種不夠有種的錯覺,那又
何苦來呢?

        杜魯門(Harry S. Truman)說得好:「如果你受不了熱,就滾出廚房。」幹那一行的,就要像幹那一行的,不要窩窩囊囊的幹。對牢裡的人如此,對牢外的人更是如此。

        牢裡的人該從容坐牢,牢外的人該慷慨赴義,這才是黨外人士應有的修養。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