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難忘的事和人」自序

 

  這本「我最難忘的事和人」共收有十六篇文字。前面六篇,以事為經,包括:一、「我最難忘的一件木雕——潭畔尋思錄」、二、「我最難忘的一場演講——陳璧君到陳碧君」、三、「我最難忘的一片小湖——中興湖」、四、「我最難忘的一套條例——四十二年一惡法,殺人如草不聞聲」、五、「我最難忘的一個組織——『國際特赦組織』三十年」、六、「我最難忘的一家書店——書店之死」;後面十篇,以人為緯,包括:十一、「我最難忘的一個官僚同學——我所知道的施啟揚」、十二、「我最難忘的一個鄰居——裴老爺子」、十三、「我最難忘的一位烈士——『鄭南榕研究』自序」、十四、「我最難忘的一個將軍——為宋希濂將軍出書經過」、十五、「我最難忘的一個老兵」、十六、「我最難忘的一位學者——為錢穆定位」、十七、「我最難忘的一位教授——臺靜農的人格與學格」、十八、「我最難忘的一個『反共義士』——我所目擊的小『反共義士』曲軍成」、十九、「我最難忘的一位殘障人士——病房裏的哲學家——介紹『邱銘笙用寫的卡通動畫 黑色喜劇』」、二十、「我最難忘的一個國特」。以經緯分編事和人,只是為了方便,事實上,事和人是很難分得太清的,也沒有必要分得太清。

  這十六篇文字,主要是我「走過從前」所餘舊作的一部分。我的舊作,雖然已因國民黨偽政府統治力衰微而鬆綁,但是政治上的鬆綁並不等於世道人心上的解禁。在許多方面,世道人心已被多年輻射而污染,讀者其實比以前還混蛋,品味能力也已大壞,我懷疑還有多少人配讀李敖的文章了。雖然如此,我還是欣然一冊冊重定我的舊作,以垂久遠。這本「我最難忘的事和人」,就是行遠自邇的一些起步。「遠路不須愁日暮」,在日暮的歲月,我笑著走上前去。路上偶有難忘的人事在我記憶裏閃過,也算是遠路上的一些插畫,雖然那些畫面,早已是過眼煙雲。我已行年六十,我的興趣在未來的晚境,不在過去的煙雲。我在煙雲裏走過,它們在我背後,但對讀者說來,它們正該是天邊的遠景。這一真理,我真希望讀者能知道。李敖寫書和讀者讀他寫的書,有不同的分際,一如先知者和追隨者的分際。讀了以後不能看到遠景,這種讀者就太笨了。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