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札記‧語錄」自序

 

  這本書分由兩部分合成。前半部是「李敖札記」、後半部是「李語錄」,李敖出版社總編輯呂佳真建議題為「李敖札記.語錄」,就此定名。

  中國人講究文章乃不朽之大業、經國之盛事,因而一把文章分類,就在文體上大做功夫。宋代朱熹說文體有三,即治世之文、衰世之文、亂世之文。其言纏夾不清,胡說八道,如此分法,十分好笑;明代徐師曾倡文體明辯,從和韻詩到鐵券文、從聯句詩到墓碣文。其言雜七雜八,一應俱全,如此分法,也十分好笑。時代進步,再也沒人這樣細分文體了。縱大師級的文字之雄如李敖者,雖書寫各體文章,歸納起來,也不過數類,無須再為細分。在李敖所寫的各體文章中,札記體和語錄體,最富單刀直入、一針見血的雋永效果,劍鋒所指,宿敵授首;靈光閃處,俗儒斷腸。在這種威風下,雖短篇零拾、雖三言兩語,無不立即達到直指本心、直抵花心的快活效果,讀者不麻,自知吾言之不虛。

  英國天才作家王爾德( Oscar Wilde)有道是:現代文化一半以上有賴於讀不應一讀的濫貨。(More than half of modern culture depends on what one shouldn't read.)我年紀愈大,愈覺得王爾德數學太差。事實上,不應一讀的豈止一半以上,百分之八九十也不止。且在台灣,百分之九十九也是低估了的。論台灣文字極品,李敖一人的百分之一而已。何必把李敖的長篇大論給你看呢?光看了李敖札記和語錄,就夠你服的了!

一九九四年十月七日

 

 

 

(「李敖大全集」將「李敖札記.語錄」分為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