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助慰安婦
—— 李敖百件珍藏義賣藝術品(第94件)
品 名: I7. 董作賓寫甲骨文贈李敖(附董玉京寫甲骨文贈李敖) 預估價: 10 萬 成交價: 18 萬 說 明: 「風片片,雨絲絲,一日相望十二時,奚事春來人不至,花前又見燕歸遲。」清末河南安陽發現許多小骨頭,上面刻了大家都不認識的字,中藥商把它送到中藥鋪磨成粉認為可以治病,後來發現為商朝的甲骨文字。這些刻在烏龜的背殼上或牛骨上的文字,是商朝人先在龜殼上用火燒出紋路,看今天要不要打人?要不要做好事?商朝人非常迷信,所以做什事都要燒烏龜,烏龜非常倒楣。這些卜辭連孔夫子都沒見過,反倒是我們現代人看到了,孔夫子是殷以後的人,當時道些文字都失傳了。
中國有四個人研究甲骨文最為有名,其中一人叫董彥堂也就是董作賓,他是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教授,後來做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他在四十年前寫了這段字送給李敖;四十年後他的兒子,著名的心臟科醫師黃玉京醫師,也會寫甲骨文,也寫得很好,寫了相同的一段字送李敖。四十年間父子兩代寫了相同的詞,可以看到這有趣的因緣。甲骨文是象形字,寫起來非常有趣;現在董氏父子工人的作品擺在一起義責,水不分離。